专家:银发经济为青年失业供给“新风口”

专家:银发经济为青年失业供给“新风口”
中新网杭州9月28日电 题:数贸会不雅察:中西合璧,同享衰弱未来  作者 张煜欢  美敦力Pipeline™ Vantage表面改性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获批后完成中国“首秀”,其外面仿若穿上人体红细胞“隐形衣”,削减植入后的血栓风险;德适生物全主动无人值守细胞实验流水线可反对于24小时没有连续运行,实现夜间履行无障碍;AI舌诊仪精准判别“肝郁脾虚”,智能辅助开方数秒内开出“名方”……  走进第四届寰球数字商业展览会的数字医疗展区内,“健康将来式”呼啸而来。未来,中新网上海10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记者10月1日从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获悉,上海已经推出离境退税“掌上办”效劳平台,并正在浦东、黄浦、静安等地全体退税商铺试运行,在天下范围内领先实现购物开单、海关验核、退税到账等离境退税全流程线上操持,推进上海离境退税服务进入无纸化阶段。-->  “掌上办”服务平台是一个移动真个H5应用,供给中、英、日、韩等多谈话操作界面,境外游客正在退税点扫码,或输中计址...。寰球尖端医疗科技产物齐聚,古老的西医药聪明与前沿数字技术碰撞出刺眼的火花,配合勾画出一幅将来医疗图景。不过,中新网深圳9月27日电(记者 刘越)工作日下战书的香港西九龙站候车年夜厅,人流依旧继承不停。  拖着行李箱的搭客们熟练经过安检,慢步走向站台。车厢里,家住喷鼻港九龙区的何女士低头核查着车票——从喷鼻港西九龙到深圳北,再换乘返回广东清远,已经成为她一年五六次探亲的固定路线。  广深港高铁开通7年来,完全重塑了喷鼻港与内地的人员往来形式。候车年夜厅的电子屏幕上,北京、重庆、武汉、桂林等目标地车次信息没有断转动。从奔“...。图为外籍人士体验智慧面诊仪。随即,你的心之所向是哪里?当任意门开启,来一段独属黔南的奇异之旅。寻遍天下找谜底,本来谜底就在脚下。--> 【编纂:李太源】。张煜欢 摄  寰球计划引领医疗变革  每一届数贸会,国内医疗巨子的创新产品老是分外吸收眼球。  现场,美敦力带来的第四代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实现了其获批后在中国的“首秀”。“传统疗法是那边‘坑洞’(动脉瘤)补那边,是治标;血流导向疗法则是在血管内‘铺路’,改变血流偏向使其自然闭合,是治标。”据展位相关担任人介绍,这款产物的外围突破在于支架网丝外表笼罩了人体红细胞成份——磷酸胆碱聚合物,好像穿上“隐形衣”,让支架植入到动脉瘤地点的脑血管后,不被身材识别为“异物”,从而裁汰血栓形成。  现场,GE医疗的Apex量子CT体验站展现着极速扫描与智能影象,德适生物的全主动细胞试验流水线演示着无人值守尝试室的高效,华硼中子的HBNCT癌症治疗体系模型则提醒了硼中子俘获治疗的远景。从神经调控、手术机器人到基因测序、分化生物……这些全球首款、国内首台套的尖端产品,独特描写出精准、微创、高效的医疗变化蓝图。  这些打破性发展的背后,不只是技能创新的驱动,更是对于人类安康的深切关怀。  “野生智能和数字化是推动医疗公道与可及的症结力量。希望通过数贸会等平台,匆匆退更多跨界交换与财产互助,激发更多外乡翻新。”美敦力全球高等副总裁及年夜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说。  跨国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也展现了数字医疗成长的深层能源——通过技能冲破,让优良医疗资源突破地域与技能的限制,服务于更宽泛的人群。图为年夜众理解前沿医疗产物。张煜欢 摄  中医药抖擞数字新生  “长期熬夜,检测表现我‘肝郁脾虚’,和西医面诊论断果然平等。”正在浙江省中病院的展台前,“90后”法式员王磊体验完“AI中医智能体质辨识仪”后连连惊叹。  记者明白到,该设备通过智能收罗舌象、脉象等数据,连系算法剖析,瞬间生成包含“望闻问切”各项目标、中中医结合的健康陈述。  浙江省中医院西溪院区健康管理中央副主任傅恩琴介绍,该系统已经积累超百万临床数据,日运用人数达15万,偏偏差率低于3%。未来将实行至社区和家庭,让中医诊疗变患上更可及、更规范。  这是数字医疗展区“中西融合”魅力的一个缩影。  抬手间,虚构竹林随风轻舞;收势时,脚下出现粼粼波光……一套“中医体感数字互动”系统正引领不雅众进修养生功法八段锦。动作标准度可经过体感交互技巧立即反应,让古老扶引术抖擞数字生机。图为大众体验八段锦互动。张煜欢 摄  不仅云云,现场备受热捧的中药复方精油、乌梅荷叶茶饮、五行喷鼻囊等中医药产物,亦展现了中医药从典范名标的目的今世化、生存化年夜衰弱产物的成功转化。  “未来医院将连续深入中医药科研创新,敦匆匆更多优异科研后果从‘实验室’走向‘消耗线’。”浙江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钱宇说。  眼下,数字技术正成为解锁中医药宝库的新钥匙,使其在防备、保健、病愈领域的独特优势,借助科技力量惠及更遍及人群。  共绘全性命周期健康新蓝图  本届数贸会数字医疗展区的独到之处,或者者更在于一种“深度融会”。这种融合体面前目今现今理念上:西医“治未病”的个体不雅、共性化理念,与现代精准医疗、全周期衰弱管理目的不谋而合。  走进在“居家检测·衰弱管理综合体验馆”,全性命周期主线贯穿儿童、女性、男性、暮年各主题区。  华年夜基因的基因测序平台将单团体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百美元内,为疾病预测预警奠定基础;孚宝智能的陪同机器人“年夜宝、小宝”集情绪交互、平安关照、智能家居控制于一体,关爱银发群体;戴恩医疗的智能便携洗浴机为失能老人带来威严……这些产物与服务,配合构建了一个从基因层面到居家生活、从疾病防备到痊愈护理的连续性健康保护收集。  正如数贸会所彰显的,数字商业的本质是凋谢与合作。在医疗健康这一人类共同的命题前,东东方智慧在此交汇、交融、创新。  不管是让支架在血管中“隐形”,照样让八段锦在虚拟天下中“评分”,其最终愿景都是借助数字技能的无限大概,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可及、高效、人性化的未来健康系统,让每一团体都能享有高品质的康健生存。  推开数贸会的这一扇窗,人们触摸到更多年夜概。(完)--> 【编纂:刘阳禾】

只要,关于正规ag平台有哪些✅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的相干内容,须要进一步认识。

中新网南宁9月29日电 (记者 黄艳梅)2025年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29日在广西南宁市开幕。活动月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共推出20余项活动,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学术研讨、需求对接、成果转化平台。9月29日,2025年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在广西南宁市开幕。图为开幕启动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南宁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今年以来,南宁市突出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更多国内外优质技术、人才、资源、产业向南宁集聚,奇安信、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南宁。  今年的人才交流活动月,南宁共促成15个重大人才项目和平台签约,超53%的签约项目属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图为重大人才和平台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其中,由润建股份有限公司、泰国素叻他尼皇家大学、广西研究生联合促进会三方合作开展的“数字产业学院共建项目”,将依托南宁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培养适应中泰数字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中泰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产业交流合作枢纽。  由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药学院、广西白云山盈康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广西特色药用资源活性成分精准挖掘与高值健康产品联合开发研究项目”,将构建“AI筛选—机制解析—高值转化”一体化研究平台,推动广西特色药用资源的高值利用,助力中国—东盟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南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旭升称,南宁正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期、政策红利的释放期、发展动能的积蓄期和跨越发展的窗口期,正大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全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更优的“人和”环境,持续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让人才创业有路、安居有家、事业有成、留邕有归属感。9月29日,南宁市发布《南宁市高层次人才多样化生活服务清单》(2025版)。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当天,南宁市发布《南宁市高层次人才多样化生活服务清单》(2025版),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更优服务礼遇人才。本次清单在首期清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动态回应高层次人才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提供“食、宿、行、游、购、娱、医、学、养”等方面优惠服务,涵盖14个服务类别38个服务事项,涉及53家服务单位。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2025年第八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一、二、三等奖项目并进行颁奖。此项赛事作为广西“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子赛事,紧扣南宁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  据悉,2009年至今,南宁已连续17年举办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人才引进、项目对接、合作交流,累计吸引近180万名人才线上线下参与,44名在外广西籍杰出人才和62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携项目来南宁深度对接,促成一批批人才团队带技术和项目在南宁落地转化。(完)--> 【编辑:李岩】

数据显示,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各高校正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构建起全链条、全流程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稳步迈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  应届毕业生  组织进企面试定向挖掘岗位-->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高效对接优质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多所高校积极行动:北京科技大学锚定学科特色,组织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现场面试,打造“走访-实习-录用”快速通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定向挖掘岗位并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北京交通大学更设立专项奖励金,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与基层。一系列精准举措从高校统筹、院系发力、政策激励多维度入手,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李占魁没想到,自己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命中”,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经过答辩考核后,他将有可能收到宝钢股份的录取通知书。结果会在9月出炉,而这个时候,正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刚刚开始秋招的时刻。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就业辅导中心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三方意愿共同促成的。一方面,企业希望能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去企业实地参观,而高校本身也在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在2024年推出,由校领导带队组织应届毕业生走入行业一线,走访重点企业,了解各方就业需求。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琳茹介绍,今年,学校组建了12支就业先导团队,300余名师生分赴全国15个省份,走访了40余家重点企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9名优秀学子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录用通知。今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就有13名北京科技大学同学进入暑期实习中,顺利的话,他们有可能在实习后获得企业发放的录取通知书。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告诉北青报记者,学院积极织密校企合作网络,依托学院“企业行”活动积极拓展企业资源,加强与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联系,增加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机会,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开展研学研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通过校友接洽、企业来访、定向招聘、访企拓岗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杨中英介绍,学院还建立了优质雇主单位名录,动态维护合作企业数据库,开展校友所在企业定向推荐。在鼓励和督促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基础上,学院定期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校园招聘活动实效。  中国人民大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注重发挥院系力量,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举办大量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走访高质量用人单位410余家,为毕业生定向挖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尤其是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共举办180余场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1900余个,参会学生5900余人次。学校还注重维护对接近百家先锋人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位纳入合作范围。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家乡,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站。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一位工人师傅指着积压的黔东南山货感慨:“要是调度系统再快些,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胡云,他愈发清晰,改变家乡需要真学问、硬本领。  胡云是北京交通大学前往基层就业的学生代表之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以“国家所需即为交大学生所为”的就业导向,制定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行程路线,实现对西部地区全覆盖,指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与广西、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洽谈对接,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着力提升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需适配度。  为了鼓励更多毕业生前往西部、前往基层就业,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典型示范激励工程”,学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项奖励金,重点对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给予2000-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奖励。每年评选奋飞奖,举办基层工作训练营。2024届,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3.6%,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7%,一名毕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项目录用。2024年,学校发放奖励金60余万元,167名学生被授予奋飞奖。两名师生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  在校生  提前规划职业入学开始筹谋  暑假里,北京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吴紫涵(化名)兴奋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发现,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2025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让他颇为意外:“职业教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吗?”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就业工作不能只针对大四学生,就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就业要从大一新生入校时开始抓起,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尽早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到手续后发现,自己和所有新生一起,需完成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先导课。据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新生往往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而且入学一年后就面临大类专业分流,所以学校要帮他们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相关职业,对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尽早规划。等到入学后,还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指导类课程,包含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能力专题提升、创业教育等内容。其中面向本科生14门、研究生8门。  在北京科技大学,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甚至从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在新生军训时推出了“新生体验日”活动,让新生用半小时时间体验大学四年的生活,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选择。有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在她看来,比起提升学生求职能力,高校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起的作用更为重要。比如如今一些学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就是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看到不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唤醒他们职业生涯的灵感。  北科大开设的全校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本科四年,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生涯困惑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之外,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周四工作坊、周五训练营,立体环绕式解决学生的生涯困惑。到了寒暑假,“抢跑计划”“迎战秋招”“研后冲刺”“暖冬行动”等活动则为同学们提供实用技能培训。胡琳茹就经常接到学生咨询,请她帮忙修改简历。  离校毕业生  离校不能断线服务温度不减  近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上线,专门为已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持续推荐针对性强的岗位信息。传统上,大学毕业生一旦办理离校手续就成为了“校友”,不再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指出,当前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是重中之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从教育部到各级高校,都把已离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做到“离校不断线”。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的岗位信息来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其特点是可以结合毕业生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求职愿望等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这些岗位信息通过学信网公众号推送,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毕业生需要关注该公众号。此外,暑假以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陆续面向2025届和2026届高校毕业生推出6个专场招聘会,其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涵盖全国多个省份和行业。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区招聘网页看到,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通信/电子、生产/加工/制造、制药/医疗、教育等十余个行业,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类别。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带动下,在京高校在服务离校毕业生方面也积极作为。5月初至暑假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中农云”学生就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百日冲刺·离校不离心”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接暨2026届提前批暑期实习专场,为未落实就业单位的2025届毕业生找工作、非毕业年级学生实习搭建了一个专门的线上对接桥梁。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登记并投递简历后,用人单位可以在线筛选简历,然后与毕业生约定时间在线视频面试。  同样在暑假里,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专任教师孙雅楠注意到,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职位多为电子商务,于是她给英语专业2025届一位已离校毕业生打去电话:“这个企业的职位和你比较匹配,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招聘信息,如果能进面试,我们可以通话模拟一次面试。”据胡琳茹介绍,对于已离校未就业的学生,北科大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各院系就业老师每周都会和他们联系,询问其求职进展并同步给他们就业消息。现在,一些已经毕业很久想要换工作的同学还会与胡琳茹联系,一些毕业生手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还会请她推荐学弟学妹。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针对已离校但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会建立专门的支持联系群,将给在校生的就业信息同步给毕业离校学生,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向推荐,同时为他们返校参加现场招聘会、三方协议领取或更换等提供便利。  文/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编辑:于晓艳】

📖 相关文章